近幾年,我國水果、肉類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產量逐年提升,2013年各類生鮮品年總量約8億噸,冰凍食品的年產量在3000萬噸以上。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,中國由于冷鏈系統不完善造成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.3億噸蔬菜的浪費,總值至少在100億美元,這給我國農產品運輸造成了巨大的浪費。
為了降低農產品物流損失,推動冷鏈物流發展,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效果卻并不理想。在政策驅動下,雖然我國農產品物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,但其占物流市場規模的比重卻不斷下降,2013年其占比僅為1.21%.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14-2018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數據顯示,2008-2013年,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,2013年,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為2.39萬億元,同比增長4%.
而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,消費者對生鮮產品、冷凍食品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,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,而當前我國冷鏈物流體系顯然不能支撐起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。相關數據顯示,我國當前人均冷庫容量僅為發達國家的1/10左右。
進入2014年,一批電商與物流行業巨頭紛紛開始加大在冷鏈物流領域的投資,這些企業包括天貓、京東、蘇寧易購、順風等,其中天貓商城更是首次試水生鮮冷鏈物流,首批配送城市已經覆蓋了全國26個網購熱門城市。除了企業的投入,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。近日天津市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編制的《天津與臺灣食品冷鏈物流產業合作發展規劃》正式實施,按照規劃,到2018年,將把天津建設成為輻射東北亞的中國北方冷鏈物流集散中心。
過去幾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維持了20%以上的增速,而隨著政府和企業的重視,以及消費者對健康農產品市場需求的增加,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增長空間巨大,預計到2018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。.